体系认证企业内审的审核程序是一个系统而有序的过程,旨在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。以下是对审核程序的介绍:
一、目的与范围
目的:明确内审的主要目的,即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检查和评估,发现问题、提出改进建议,并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,从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。
范围:确定内审的具体范围,包括涉及的部门、过程、产品、服务等,以及引用的相关标准和法规。这有助于确保审核工作有的放矢,避免遗漏重要环节。
二、审核组织
建立内部审核组织: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内部审核小组,负责组织和实施内审工作。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审核经验,以确保审核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。
审核人员的确定与责任:明确审核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,确保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。同时,审核小组成员应遵守审核员守则,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,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。
三、审核计划
制定内审年度计划:每年年初,企业应制定年度内审计划,明确审核的时间、频次、内容等。审核方式可分为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和要素审核,确保覆盖管理体系的全要素和所有部门。
制定专项活动计划:针对特定项目或问题,企业还可以制定专项审核活动计划,以更深入地检查和评估相关环节。
四、审核步骤
1、审核准备:
编制审核实施计划:内审组长根据年度计划制定详细的审核实施计划,明确审核的具体内容、方法、时间等。
准备审核文件:收集并准备审核所需的文件资料,包括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、记录等。
编制检查表:内审员根据分工编制检查表,明确审核要点和检查方法。
2、现场审核:
召开首次会议: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组成员、审核目的、范围、方法等。
实施现场审核:内审员按照审核计划和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,收集客观证据并记录审核发现。
召开审核组内部会议:对审核发现进行整理、分析和评价,形成审核结论。
3、审核分析与记录:
编制内审不符合报告: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描述、分类和评估,并提出纠正措施建议。
记录审核过程:详细记录审核的整个过程,包括审核发现、不符合项、纠正措施等。
4、审核报告处理及跟踪审核:
编制审核报告:内审组长根据审核结果编制审核报告,提交给高层管理者审批。
跟踪审核:对受审核部门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,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
五、审核方法
采用科学的审核方法和工具:
抽样审核:根据统计学原理,对样本进行随机或系统抽样,以评估整体情况。
过程审核: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,检查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。
其他审核方法:如文件审核、现场观察、询问等,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。
通过以上审核程序的实施,企业可以系统地检查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,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,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。